<dfn id="oie3x"></dfn>
<menu id="oie3x"><tt id="oie3x"></tt></menu>
    <object id="oie3x"><button id="oie3x"><label id="oie3x"></label></button></object>
    1. <pre id="oie3x"></pre>

    2. <menu id="oie3x"><thead id="oie3x"></thead></menu>
      <dfn id="oie3x"></dfn>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頁 > 教學教研 > 學科天地 > 歷史 > 教學設計
      陵三中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試)
      字體【 】  編輯日期:2013/5/12    編輯:朱海波    閱讀次數:次    [ 關 閉 ]

      銅陵三中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試)
      二年級歷史學科第一卷

      班級:               姓名:                     擬卷人:朱海波  審卷人:馮定育

       

      一、選擇題(2×30=60分)

      1. 下列圖片反映的古代中國經濟成就按其出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耦犁           ②曲轅犁        ③冶鐵鼓風水排       ④鐵制農具

        A.④②③①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2. 《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坊有墉(墻), 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qū)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庇纱丝梢,隋都城的設計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   B.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   C.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D.促進城市的商業(yè)活動

      3. 乾隆年間的一首《竹枝詞》寫道:“呼郎早趁大岡墟,妾理蠶繅已滿車;記問洋船曾到幾,近來絲價競何如。”該情景應出現在(    )

      A.天津地區(qū)            B.上海地區(qū)             C.蘇杭地區(qū)              D.珠三角地區(qū)

      4. 下列情景最可能出現的是

      A.漢代邊遠的農村,嚴冬農民普遍穿著厚厚的棉襖御寒B.唐朝都城長安繁花似錦,勾欄瓦舍中日夜歡歌

      C.宋代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運到海外,受到普遍歡迎       D.康熙微服私訪在江南的集市上買烤紅薯充饑

      5. “一些閉塞的地區(qū)因鐵路而活躍,一些古老的城鎮(zhèn)因鐵路而面目一新。鐵路在暢通經濟,帶動繁榮的同時還意味著信息的流通!@無疑有助于打破中國傳統(tǒng)社會自給自足的惰性!鄙鲜霾牧媳憩F的是(    )

      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

      C.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6. 中央電視臺歷史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寫道:17世紀,英國“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英國“搶占了先機”和“傲視全球”的典型表現分別是(   )

      A.通過新航路的開辟,推動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

      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航海條例》加強了海外貿易

      C.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工業(yè)革命成為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國

      D.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確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7.19世紀前期歐美主要國家的城市和農村人口統(tǒng)計表:

      以上統(tǒng)計說明了(    )

      ①工業(yè)革命促進了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流動    ②工業(yè)化程度越低農村人口比例越大

      ③除英國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開始向工業(yè)化過渡  ④人身隸屬關系阻礙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羅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競選演講中說:“在這個不幸的時代,我們要制訂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的身上!边@說明羅斯福(    )

      ①放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制度     ②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會底層渡過危機     ④開始關注對困難民眾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 結合下圖,分析20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英國政府開支占GDP百分比變化的原因(    )

      ①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②社會福利開支減少    ③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全面干預

      A.①②       B.①       C.③       D.②

      10.“彼得大帝接觸了西方較發(fā)達的國家以后,就狂熱地建立工廠來供應軍隊和加強國防,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種獨特的嘗試”。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繼續(xù)這種嘗試的主要是

      A.列寧             B. 斯大林           C.赫魯曉夫         D.戈爾巴喬夫

       11.有學者將羅斯福新政的經濟理論概括為“私營企業(yè)(個人利潤)經濟不應消滅,應當保留?墒牵@種經濟的運營,并不總是有利于、并不總是促進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這種營運就必須由各州和聯(lián)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進和補充。”對上述這一概括性評語中的關鍵詞解讀錯誤的是

      A.“應當保留”指保持資本主義      B.“經濟的運營”指市場經濟機制

      C.“改進和補充”指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  D.“改進和補充”說明放棄了自由市場經濟

      12. 新航路開辟時,正值中國明朝時期,新航路的開辟對當時中國的影響是

      A.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聯(lián)系   B.西方國家開始從中國大量掠奪白銀

      C.西方殖民者開始騷擾東南沿海地區(qū)   D.中國閉關鎖國的狀態(tài)遭受嚴重沖擊

      13.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和英美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化進程相比,不同之處在于(    )

      ①工業(yè)化首先從重工業(yè)起步   ②國家在工業(yè)化進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③ 工業(yè)化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④工業(yè)化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國民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 與斯大林模式相比,戈爾巴喬夫改革內容的進步性主要表現在(    )

      ①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  ②打破了單一的公有制模式

      ③實行議會制和多黨制        ④調整了所有制結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 對下表所反映歷史信息的分析,正確的有    

       

      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外匯儲備比重變化表(%)

      年份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資本主義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國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歐共同體

      ——

      ——

      26.5

      30

      29.6

      ——據《當代世界史資料選輯》(第二分冊)

      ①20世紀70年代美國黃金儲備銳減  ②布雷頓森林體系必然崩潰

      ③歐共體逐漸取代美國經濟霸主地位  ④美國經濟霸權地位動搖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①②③④

        16. 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亞太經合組織的不同點是(    )

      A.是區(qū)域范圍內的國家生產力與分工發(fā)展的產物   B.既是區(qū)域性經濟集團,又有政治聯(lián)盟的性質

      C.反映了世界經濟的區(qū)域集團化趨勢增強   D.經濟相互依賴加深,導致保證經濟穩(wěn)定聯(lián)系的相關組織產生

        17. 世界經濟論壇的創(chuàng)辦人克勞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訪時說:“世界正在從根本上發(fā)生改變……這些根本性變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地緣政治權勢與地緣經濟實力正在同時從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從西方向東方轉移!边@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今世界                     (    )                       

              A.“一超多強”的世界政治格局           B.世界政治經濟多極化趨勢

              C.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取代全球化             D.布雷頓森林體系趨于解體

         18. 鴉片戰(zhàn)爭后,“洋布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边@表明 

       ①中國棉紡織業(yè)水平下降 ②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凼止どa難以與機器生產競爭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9. 李鴻章說:“必先富而后自強,優(yōu)先富在民生而國本乃可益固!币韵赂黜椫心荏w現上述思想的活動是

      A、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    B、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     C、創(chuàng)辦北洋水師         D、創(chuàng)辦京師同文館

      20.如果我們把樹苗比喻成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樹苗所呈現的狀態(tài)應當是中國近代史上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   B、國民政府統(tǒng)治前期    C、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

      21. 1964年,周恩來與美國作家斯諾交談時說:“過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們是做對了,但我們也做了一些錯事!挥懈矣诔姓J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我們才能改正它們!贬槍50年代末經濟建設中的“缺點和錯誤",黨和政府的糾正措施是

          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B.正確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C.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              D.提出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

      22. “對發(fā)展經濟來說,中國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和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都是不成功的”。造成這種“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以階級斗爭為主        B.超越了當時生產力發(fā)展水平

      C.過分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   D.面臨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

      23. 20世紀50年代后期,有這樣一首歌謠:“天上多少星,小孩數不清。全民蓋土爐,神仙數不清。”歌謠中反映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    )

      A.開始進行工業(yè)化建設  B.對農業(yè)產量估計過高   C.追求工業(yè)生產高指標    D.忽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

      24.票證是某一歷史時期經濟發(fā)展的見證與縮影。從左圖票證的取消到右圖票證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                                                                              (   )                                                                            

            

      A.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向城市發(fā)展          B.分配方式由國家分配向按勞分配轉變

      C.經濟形態(tài)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      D.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

      25. 1980年12月,我國頒發(fā)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份個體工商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這表明

      A.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開始改變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企業(yè)承包經營責任制開始實行      D.單一所有制經濟結構已被突破

      26. 歷史上,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fā)展卻遠遠落后于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上海老城區(qū)。經過十年開發(fā)開放,對浦東新區(qū)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是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yè)和現代工業(yè)基地   B.是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

      C.是中國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D.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突破口

      27. 下列事物和現象表明當時中國尚未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的是

      A.身份證、個體戶、移動電話、豪華住宅區(qū)

      B.銀行卡、私人轎車、互聯(lián)網、出國旅游

      C.肉票、糧票、上山下鄉(xiāng)、樣板戲

      D.菜藍子工程、安居工程、裝修熱、流行服飾

      28. 1909年初,《大公報》上的一篇文章稱:“第一是開眼界,可以當做游歷,看看歐美各國的風土人情……真如同身歷其境,親眼得見一樣……時常看看,豈不比聽戲強得多么?”材料中使人們“開眼界”指的是 (    )

       A.電影        B.電視        C.報紙        D.廣播

      29. “無數的漢人都興高采烈地剪去這條帶有奴隸標志的辮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選擇吉日,祭拜祖先,然后莊重地剪除,把辮子燒了。更有聯(lián)合多人同日剪辨,并燃放爆竹,舉行公宴慶祝的!毕铝袑Υ死斫庹_的是(  )

      ①體現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    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遷   ③歡呼辛亥革命勝利 ④剪辮子是革命與否的標志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0. 近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發(fā)生重大變遷的原因不包括  (   )

      A.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的提倡   

      B.“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

      C.資產階級維新和革命思潮的推動

      D.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世界聯(lián)系緊密,逐漸跟上國際潮流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計40分)

      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材料一  限制歐洲與亞洲貿易的……原因是,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物品。這個問題從古典時代起就有了;那時,羅馬帝國為支付中國的絲綢和印度的紡織品而耗盡自己的黃金。16、17和18世紀,情況還是如此,亞洲仍然對歐洲商品不感興趣,而歐洲則勉強地用金銀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亞洲產品。歐洲直到18世紀末葉……才解決與亞洲貿易中的這一問題。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他們首先把印度的棉織品排擠出歐洲市場,接著把印度的棉花運到英國各紡織工業(yè)城市進行加工,然后再把制成品輸入印度。1814——1835年,即印度對英國自由的21年間,印度輸入英國的棉布從125萬匹跌至30多萬匹;而同一時期中英國輸入印度的棉織品由不足100萬碼增加到5100萬碼以上。

                                  ——摘自吳于厪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下卷)》

         材料三

      近代中國棉制品進口統(tǒng)計表

      時間

      進口棉紗(萬擔)

      進口棉布(萬匹)    

      1872

      5

      1224.1

      1890

      108.2

      1556.1

      近代中國棉花出口統(tǒng)計表

      時間

      出口棉花(萬公斤)

      1871—1873年

      0.8486

      1891—1893年

      29.0417

                                             ——摘自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tǒng)計資料選輯》

      材料四 從遙遠的古代直到19世紀最初10年,無論印度過去在政治上變化多么大,它的社會狀況卻始終沒有改變。曾經造就無數訓練有素的紡工和織工的手織機和手紡車,是印度社會結構的樞紐……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yè)和制造業(yè)的結合……結果就在亞洲造成了一場前所未聞的最大的、老實說也是唯一的一次社會革命……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  

      ——摘自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tǒng)治》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以中國為例,分析歐洲“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有哪些?到18世紀末葉,歐洲“才解決與亞洲貿易中的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據材料二、材料三,說明印度和中國在棉紡織業(yè)方面的共同點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一現象的國際背景。(6分)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馬克思所說的“英國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這句話的理解。(6分)

      3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

       兩張歷史照片 

       

       

       

       

       

      材料二  斯大林的國家工業(yè)化和農業(yè)全盤集體化運動,體現著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原則原則……從理論到實踐都明顯地改變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據葉書宗《善于蘇聯(lián)的國家工業(yè)化和農業(yè)全盤集體化問題》

       材料三 羅斯福新政期間,一些人激烈地抨擊羅斯福,說他“叛變了他的階級”,其舉措是“淡紅色的社會主義”。                                               ——據黃安年 《美國社會經濟史論》等

      (1)材料一中的兩幅圖片反映了哪些歷史事件?我們可以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8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斯大林的經濟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相比有哪些“改變”。(6分) 

        (3)據材料三,舉例說明反對者抨擊羅斯福的依據。(

      分享到:
      国产黄网站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免费小视频_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_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91 午夜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 亚州av在线不卡观看

      <dfn id="oie3x"></dfn>
      <menu id="oie3x"><tt id="oie3x"></tt></menu>
        <object id="oie3x"><button id="oie3x"><label id="oie3x"></label></button></object>
        1. <pre id="oie3x"></pre>

        2. <menu id="oie3x"><thead id="oie3x"></thead></menu>
          <dfn id="oie3x"></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