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情緒,許多孩子對學習已經(jīng)討厭到極點。曾有一個孩子對我說:“如果我學習不好,將來沒有一個好職業(yè),最壞的結果就是自殺;但如果現(xiàn)在讓我整天學習,我覺得更為痛苦,不如現(xiàn)在就去自殺。”我相信,厭學是后天“訓練”出來的,沒有哪一個孩子是天生的厭學者,只有聰明與否具有一定先天的因素。
許多厭學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對學習不感興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某一種或多種嚴重的落后,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
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會導致人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比如,生活中有一種人五音不全,不會唱一首完整的歌,這種人在現(xiàn)代社會基本上可以適應,因為不會唱歌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不構成什么大的障礙。而如果他生活在原始部落,而恰巧這個原始部落又特別崇尚歌唱,只有會唱歌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擁戴和敬佩,這個人將會覺得很失落,會受到人們的鄙視。同樣,一個動作能力很好的人,如果生活在狩獵的部落,將由于他的動作敏捷和力量大,而比別人得到更多的獵物,因而受到人們的崇拜。而這兩種本事在現(xiàn)代社會都已經(jīng)失去了其適應作用,在現(xiàn)代社會只有學習能力出色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現(xiàn)實生活,適應學校生活。因此,對于一個現(xiàn)代人來說,他的動作可以不協(xié)調,可以沒有肌肉力量,也可以五音不全,但他不能出現(xiàn)閱讀障礙,不能對文字的記憶和理解有困難,否則他將不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并因此而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
其實,學習能力的落后正如其他方面的能力落后一樣,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現(xiàn)實存在的,只不過由于現(xiàn)代社會過于依靠知識的學習,它的落后才具有如此關鍵和重要的意義。家長對待閱讀能力落后的態(tài)度絕不同于對待五音不全,而從旁觀者的角度,閱讀能力落后與音樂能力落后都是一樣的,都屬于一種人的能力方面的落后。正如我們不應對五音不全的兒童著急和焦慮一樣,我們也不應對學習能力落后的孩子著急和焦慮,因為這樣對于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用處,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弄清其問題的原因,與孩子一道去解決困難。
一旦出現(xiàn)學習能力的落后,小孩子會面臨家長和老師的巨大壓力。當家長和老師不知道學習障礙概念的時候,他們往往看不到兒童身上的落后之處,如他們不知道某一個孩子因視覺記憶能力低下,而導致記不住字型,所以聽寫方面極為落后,他們只看到了一個表面的現(xiàn)象,即孩子特別不愿意聽寫,一到聽寫時,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偷懶、拖拉等毛病。因此,他們認為是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不好,沒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他們認為只有靠批評與懲罰才能使孩子懂得用功的重要性。殊不知,這種批評與指責正是培養(yǎng)孩子厭學的一種途徑。當孩子能力不夠時,我們逼迫他們拼命學習,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反而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有一個孩子,在家庭教師面前很聽話,就是到了母親面前不做作業(yè),母親讓他做什么他都說不會,其實這是由于他的母親過于嚴厲地要求他學習,導致他對學習的厭惡。
作為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看到孩子能力的不足之處,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不愿意做某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能力發(fā)展的不平衡問題。然而,家長們容易從孩子的個性和習慣角度來看待孩子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直接和簡單,而且還因為這樣看問題對家長有利。許多家長把自己孩子的學習困難歸結為性格或習慣時,他們就會認為,這種問題是教養(yǎng)的問題,如果改變教育方法,這些問題就會解決。而把學習困難歸結為學習能力時,家長會感到束手無策。在內心中,家長更傾向于接受孩子態(tài)度的重要性,而否認孩子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他們的教育往往是無效的,因為他們找錯了原因,選擇了不正確的道路,因此他們越是努力,孩子越是不見好。都是因為他們道路的方向錯了。
——轉載自網(wǎng)絡